最生猛的女性电影,但最精彩的反而是……
❌电影里,并不是所有的男性都是落在女主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相反,有一个角色曾经是女主角的出路。那个在开头偶遇的老同学,是在她年老色衰、被制作人贬低的一无是处时唯一看到了她的璀璨的人。那个充满窘迫,开着不合时宜的玩笑,全身上下只有一个沾满了泥浆的小纸片的男人是如此不够体面,就连接电话时都不知道如何回应。但他没有在乎伊丽莎白的皱纹,他的目光只看到了伊丽莎白依旧美丽的眼睛。
💔整部电影最让我揪心的,毫无疑问是伊丽莎白放弃赴约的时刻。那个曾经闪耀的sparkle,看着密室里那个娇嫩欲滴的嘴唇,看着自己不再嫣红的脸颊,就像是我们在关掉朋友圈后手机黑屏里的自己。我们该怎么在享受了更美好的人生后又跌回现实的自己?伊丽莎白用方巾遮住自己的皮肤,想一遍又一遍地用腮红和口红佯装自己仍旧年轻。但是看着门把手里映照出来的扭曲人像,她最终没有走出房门,没有踏出苛求自己的怪圈,最终掉回了欲望的深渊。
❗但是看完后细想,却觉得更加毛骨悚然。我们之所以觉得老同学是伊丽莎白的良人,不也是因为他满足了伊丽莎白自我注视的标准吗?整部电影的症结正在于伊丽莎白不断的自我贬低和自我审视。她看着更加年轻的苏说,你才是备受爱戴的我,你才是值得被爱的我。我们似乎想象不出一个没有被物化过的伊丽莎白。她的脆弱,她的骄傲,她的丑陋都来自于她的自我审视。而这种审视的根源,是整个社会对于女性的物化,是那些男人沾满了酱料的油腻的手,是那句“能像看胸一样看脸就好”,是最后在走廊上那群老男人扫视苏的猥琐的眼神。在不知不觉之间,她的自我审视变成了这个怪圈闭环的最后一步。
《某种物质》的剧本其实并不复杂,意向指代也很清晰。我们没有the substance,但是有太多东西都是the substance。美颜相机是,化妆是,整容也是。但是不管是美丽的,丑陋的,年轻的,年老的都是我们自己。只有意识到We are one,才是我们真正逃离的第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