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电影版很美,很遗憾
《只此青绿》电影版,很美。美则美矣,却多了失之东隅未能收之桑榆的遗憾。
今年于我是舞剧年。也可以说是“青绿”年。当然青绿是最爱。《只此青绿》电影版上映。于我而言,是一定要看一看的。
先说优点。
第一,电影版延续了舞剧“非常中国”的特点,将中国传统美学发挥到了极致。很多帧画面随手一拍就可以当做屏保。
第二,张翰版的希孟不但不逊于舞剧,甚至比舞剧更优。张翰演出了希孟轻盈灵动的少年感、屡屡受挫的破碎感和终绘独卷的满足感。最后和展卷人的遥遥一揖,赚取眼泪无数。
第三,片尾曲增色不少。歌词写和影片的整体意境相契合。“我见你,戴花行。笑盈盈邀我,踏青”。听着歌声,那个明艳的18岁少年郎,恍惚就在眼前。
下面是遗憾。
遗憾一:电影版未能做到对舞剧版的扬长避短。反而因为运镜、画面构造等问题,使得原本舞剧的艺术张力被打了折扣。舞蹈语汇是舞剧的核心。在舞剧版中东演的演员们贡献了非常精彩的独舞、双人舞和群舞。但是电影版中很多舞蹈被压缩或者是做了画面的剪裁处理。有一些群舞又稍显的有点怪异,比如说在反光的镜面上,青绿们跳群舞。说不上来哪儿别扭。可能是因为身姿在对称,脸也是对称,上下各一张。有些群舞给的角度莫名其妙。
遗憾二:对人物的处理。其一是展卷人。这个人物起到了穿越时空、沟通古今的作用。他和希孟有多段精彩的双人舞。在电影版中做了大幅度删减。另一个是青绿。孟庆旸真的很美。但是青绿是山水样态。这在电影版中长时间怼脸拍,效果不是很好。于青绿们而言,应该体现山水之态,而非容色之资。
遗憾三:美学意境大打折扣。现实的场景之中,人的日常动作和舞蹈姿态组合,感觉怪。有些意象的改变造成了意境的缺失。电影版在献画时用三层宫殿台阶来代表王权。我觉得舞台剧版的处理更好。在舞台的正中央高高悬垂的屏幕之上,瘦金体的字接二连三、由小变大向舞台下方冲击。跪在下面的希孟内心凄苦可想而知。我没想到在电影版中展示空间居然如此逼仄,也少了舞台空间的立体感。感觉演员跳起来缩手缩脚。在画院中的欢快舞蹈,居然有被盆栽挡住的演员。
虽然有遗憾,仍然看得热泪盈眶。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只看过电影版的观众日后能补上舞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