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分享
好东西不私藏

陈伟光【解构香港电影——从新浪潮到新导演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07-03,某些文章具有时效性,若有错误或已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老夜

陈伟光【解构香港电影——从新浪潮到新导演

陈伟光【解构香港电影——从新浪潮到新导演

陈伟光【解构香港电影——从新浪潮到新导演

陈伟光【解构香港电影——从新浪潮到新导演

陈伟光【解构香港电影——从新浪潮到新导演

大马著名影评人陈伟光常为读者撰写精辟的电影观后感,让读者受益良多。日前,他首次在《香港电影新浪潮到香港新导演》分享活动中跳出纸页和社交媒体,为大家说电影。
伟光在解说香港电影新浪潮(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如何影响香港电影时,逐一分析了当年多位拥有电视制作经验或在英美修读电影课程的年轻导演的作品,包括徐克、许鞍华、严浩、谭家明和方育平等人。听众这晚有缘观赏多位导演的作品片段,包括许鞍华的《投奔怒海》、梁普智的《跳灰》、章国明的《点指兵兵》和方育平的《半边人》等。
伟光指出,香港新浪潮的导演将人际关系、社会问题、家庭及香港文化纳入题材,为当时的香港电影带来新气象。新浪潮派别的电影作品有别于当时的主流香港电影,这些导演的作品通常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并将西方技术、现代思想与香港本土题材相结合。这些创新做法对香港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一个例子是梁普智于1976年导演的《跳灰》。这部电影几乎完全还原了探案细节和实景拍摄,采用类似纪录片的拍摄方式,打响了香港新浪潮的第一枪。随后,其他导演也开始创作出风格各异的作品,使香港电影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伟光特别提到了导演徐克的武侠片《蝶变》。这部电影不仅以实景取材和现场收音方式破除电影拍摄手法的框架,还在剧情上进行大胆创新。《蝶变》虽然是一部古装武侠片,却融入了火箭式飞索和未来世界的机关枪等元素,让当时的观众眼前一亮。这种融合古今的手法颠覆和传统武侠片的套路,同时也奠定了徐克鬼才导演的风范,为香港电影创造了新的可能性和视野。
70年代至8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巅峰期,这股高潮一直持续到1995年左右,之后逐渐衰退。这种衰退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市场上迅速壮大,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其次,台湾的电影片商减少对香港电影的投资,甚至完全撤资。此外,香港电影产业内部也面临创意枯竭和市场饱和的问题。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香港电影进入一个相对低迷的时期。
如此低迷的电影发展氛围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近年在鲜浪潮国际短片节的推动下,总算有了全新气象。主办当局在该行动中,挑选香港35岁或以下的电影创作人,给予资助、培训及指导,帮助他们拍摄一部片长不超过30分钟的短片。最后,由评审选出得奖作品并进行公开放映,旨在培育电影新人。此举成功为香港电影界挖掘出富有潜力的新导演,为香港电影注入新血。

#港開話題 #岛读

本站文章均为手工撰写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夜雨聆风 » 陈伟光【解构香港电影——从新浪潮到新导演
×
订阅图标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