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分享
好东西不私藏

“即便如此我还是会选择这样做”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03-30,某些文章具有时效性,若有错误或已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老夜

“即便如此我还是会选择这样做”

“即便如此我还是会选择这样做”

“即便如此我还是会选择这样做”

“即便如此我还是会选择这样做”

“即便如此我还是会选择这样做”

“即便如此我还是会选择这样做”

“即便如此我还是会选择这样做”

.#初步举证 #电影推荐 #影评\n电影其实是上上周看的,但前段时间身心都太疲惫了,这周终于好点了,随便写写:\n影片讲述的是一起性侵案,在起初泰莎自身没有遭遇性侵之前,作为从剑桥法学院一路披荆斩棘的精英律师,她始终坚信法律至上主义,律师不是神,不是正义的化身,大家都理应尽心办好法律系统中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当律师、法官、检察官三者都各司其职时,即能实现形式正义。因为真实的案情是不存在的,无法被证明的,所呈现的在世人面前的都是用证据证明的事实,即法律事实。所以当詹娜说出:“我告他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好处,我只是不想其他女性再受到这样的伤害了。”泰莎即使内心相信她说的是真的,但也会告诉自己不要相信自己的内心直觉,要相信你的法律直觉。而詹娜的证词漏洞百出,不成逻辑,于是泰莎很轻易又赢下了这场官司。直到后面泰莎自己遇到了类似事情,才发现这其中的吊诡之处:在强奸案中,一个女性受害人想要对方受到法律的惩罚,为何总是要付出巨大且惨痛的代价?从报案那一刻起,就必须事无巨细地向警察一遍又一遍的讲述自己噩梦般的遭遇,而且由于回忆过于惨烈,其实大脑很容易触发自动保护机制,进行刻意的遗忘,但这又与证人证言必须真实清晰的特性背道而驰,然后还需要去医院进行体检,对方律师针对性的提问,铺天盖地的社会舆论,无端的恶意猜测,明明自己是受害人,但在这一轮又一轮的诘问下,没有人会不恍惚,会不产生自我怀疑,你确定还要继续下去吗。为什么犯罪的是他,被审判的却是我?而与之相反,加害人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躲在律师身后看戏即可,然后说一句:“我不知道她当时不舒服,我以为她是同意的。”甚至连一句抱歉都没有。\n在整整782天里,一直遭受审判的不是加害人,而是受害人泰莎, 她不明白为什么她所信仰的法律会是这样,为什么法律原来并非是公正的。\n最后庭审时,即使知道结局注定失败,她也依然想要进行下去。因为她发现了,是的,是因为制定这部法律的人基本都是男性,比起女性视角,制定者当然天然性地会将自己带入另一方的角色,故根本不会考虑性侵案的特殊之处,依然将其当作普通案件进行审理,按照普通的司法程序进行审理,看不见这类案件的受害人在社会上会面临怎样的荡妇羞辱,在自我心理上会遭受怎样的创伤。司法系统在这类案件上本身就是不公的。\n但是,必须有人指出,必须有人反抗,必须作出改变。即便如此我还是会选择这样做。
本站文章均为手工撰写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夜雨聆风 » “即便如此我还是会选择这样做”
×
订阅图标按钮